首頁 ESG 永續政策與承諾 環境友善營運

中砂秉持企業經營須兼顧環境保護之理念,持續落實環境友善管理策略與措施。國際永續趨勢與國家2050淨零路徑推動下,中砂透過執行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產品碳足跡盤查及導入循環經濟專案,循序漸進達成減碳目標。此外,中砂重視氣候變遷伴隨之風險與機會,亦將氣候行動納入公司風險管理與營運策略,積極研擬因應策略及應變措施;對於水資源、空氣污染、廢棄物等環境議題,更推行各項管理與減量方案,朝向永續經營之願景邁進。

氣候行動

中砂為秉持「你好、我好、大家好」之共好精神,致力於推動環境永續理念及精進作為。配合國家提出之2050淨零路徑,本公司藉由執行組織型溫室氣體及產品碳足跡盤查建立基線,作為未來減碳規劃之營運方針。此外,面對新興風險之氣候變遷議題,亦納入公司管理監督機制,積極研擬因應策略及應變措施;另對於水資源、空氣污染、廢棄物等環境議題,則推動各項管理方案,且進一步延伸發展循環經濟專案,朝向永續經營之願景邁進。

1.氣候治理

中砂依循國際趨勢及國內法令規範,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架構,以「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核心要素,建構氣候議題之管理機制,並從中評估氣候議題對於業務活動之衝擊與影響,進而鑑別出氣候風險與機會,藉此擬定各類措施方案及精進方針。

中砂依循之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核心要素

中砂之氣候治理組織架構,係由董事會作為最高督導單位,負責制定公司之氣候發展策略,並擔任重大氣候推動專案之決策角色。董事會下設永續發展委員會,定期向董事會呈報氣候治理執行成果;永續發展委員會下之執行委員會與其所轄的各類功能小組,則為主要之執行單位,負責落實氣候風險或機會之因應措施及改善方案。氣候治理之執行流程說明如下:

氣候治理推動架構

本年度透過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辨識關於中砂現況之氣候影響,鑑別流程說明如下:

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流程
 

2.溫室氣體排放管理

2022年類別1與類別2溫室氣體排放絕對減量
2,086.06
噸CO2e

在氣候變遷連年加劇及政府推出各項淨零相關政策下,國內企業積極進行碳盤查及規劃長期減碳計畫,落實各項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為減緩氣候變遷共同努力。中砂制定《安全衛生及環境管理手冊》,以此作為公司推動溫室氣體盤查及管理之依據,手冊內容規範各廠區需依照ISO 14064-1:2018建置溫室氣體盤查機制,並需遵循《溫室氣體盤查管理辦法》每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1年本公司首次完整進行臺灣五個廠區之溫室氣體盤查及通過第三方查證,該年度亦設定為本公司溫室氣體減量之基準年,2022年持續落實類別1及類別2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與基準年相較下,2022年類別1溫室氣體排放減量318.84噸CO2e,類別2溫室氣體排放減量1,767.22噸CO2e,類別1與類別2合計減排2,086.06噸CO2e,相較基準年減少4.54%,超過每年減碳3%之目標。另透過歷年碳排放量分析顯示,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22年達到6.84噸CO2e/新臺幣百萬元。在類別三至六部分,中砂則針對類別四(上游電力及商品燃料)之溫室氣體排放進行自主盤查,2022年較基準年減排682.90噸CO2e。未來中砂仍將持續精進溫室氣體減量措施,以邁向2050淨零碳排之目標。

註1:2020至2022年之溫室氣體統計範疇為鶯歌廠、樹林廠、新竹廠、竹北廠及竹科廠,惟2020年竹北廠及竹科廠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尚未依循ISO 14064-1:2018進行盤查及通過查證,為自主盤查數據。
註2:溫室氣體種類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以及三氟化氮(NF3),2022年類別1溫室氣體排放量主要為全氟碳化物(PFCs),其排放量為4,463.42噸CO2e。
註3:類別2之溫室氣體排放源為外購電力。
註4: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類別1與類別2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噸CO2e)/當年度個體營收(新臺幣百萬元)。
註5:排放係數採用IPCC 2021年公告之第6次評估報告GWP值,電力係數採用經濟部能源局2022年公告之2021年電力排放係數。

產品碳足跡盤查與查證

為實現我國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中砂將該目標納入公司永續發展願景,除每年依循ISO 14064-1:2018完成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2022年於林伯全董事長及謝榮哲執行長的支持與推動下,砂輪事業部、鑽石事業部與晶圓事業部展開主要產品或服務之碳足跡盤查專案。中砂透過全面盤查陶瓷砂輪、傳統鑽石碟及再生晶圓服務之產品生命週期,掌握三項產品或服務生命週期各階段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取得SGS驗證公司出具之ISO 14067:2018 產品碳足跡查證聲明書。完成三大事業部之主要產品或服務之碳足跡查證,使中砂得以辨識及規劃產品減碳機會,更進一步轉型為綠色數位智造服務中心,除提供高品質產品與服務,更將智慧與綠色製程融入營運,與供應商攜手擴大減碳影響力與提升產品永續競爭力,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實現「共好」經營理念。

SGS驗證公司頒發ISO 14067:2018 產品碳足跡查證聲明書予林伯全董事長
SGS驗證公司頒發ISO 14067:2018 產品碳足跡查證聲明書予林伯全董事長

3.能源管理

2022年減少能源消耗量
24,430.29
GJ

因應減碳及節能趨勢,提升能源效率及導入再生能源已成為企業營運過程需思考之重要課題。2022年中砂樹林廠與竹北廠已完成ISO 50001:2018 能源管理系統導入與驗證,依照《能源管理手冊》建立完善能源管理系統,以執行長為能源管理委員會代表,定期開會檢視與審查能源耗用情形及節能推動績效,持續達成每年節能2%之目標。依據本公司2022年之能源使用組成結構顯示,外購電力為主要能源消耗來源、占總能源使用量82%,其次則為天然氣。中砂2022年推動各項節能方案及汰換節能設備,總能源消耗量較基準年2021年減少24,430.29GJ,相當於節能7.46%,成效優於每年節能2%之目標,進一步計算能源密集度為47.25 GJ/新臺幣百萬元。2022年中砂五廠共推動11項節電計畫,包含執行變頻空壓機汰舊換新與效率提升、製程冷卻水系統保養與冰機水溫設定調整等計畫,成功節電4,882,130.24度、減少17,576 GJ能源消耗量,相當於減少5.8%能源消耗量。中砂未來也會朝向購買或自產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與減少製程能源消耗之目標持續前進,以降低能源短缺衝擊。

水資源管理

2022年回收及再利用水量
398.91
百萬公升

中砂身為半導體產業一員,水資源為製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氣候變遷與頻繁極端天氣影響下,臺灣水資源供應也越來越不穩定,2023年政府開始針對企業用水大戶徵收耗水費,藉此推動企業進行節水改善。本公司過往即重視取水與排水之衝擊管理,並投入水資源回收與再利用計畫,透過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致力減少耗水量及落實水資源永續利用理念。

為系統化推動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本公司業已導入ISO 14001:2015環境管理系統,其中,針對水資源管理項目,中砂制訂《廢污水管理辦法》管理水資源取用及排放,並每年透過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之工具評估各營運據點的水資源壓力,2022年鑑別出五個廠區取排水地點皆位於中低水資源壓力地區。中砂的水資源用途主要為生活與製程用水,取水來源以第三方自來水與地下水之淡水為主。2022年第三方自來水總取水量為526.69百萬公升,地下水總取水量為877.21百萬公升,總取水量則為1403.9百萬公升,其中回收及再利用水占總取水量達28.41%,包含製程用水再利用、冷凝水回收與逆滲透(RO)水回收,達成年度水回收率目標,並朝每年回收30%水之長期目標邁進。另外,排放至地表總排水量為924.49百萬公升,排放至第三方之總排水量168.51百萬公升,總排水量為1093百萬公升,總耗水量則為310.9百萬公升。2022年總取水量相較2021年減少60.5百萬公升,總耗水量則減少5.82百萬公升。

註1:耗水量=取水量-排水量。
註2:水資源數據統計來源為廠區流量計或水費單據。
註3:100萬公升=1000 m3。

排放水管理

中砂所有廠區均依法設置廢水處理設施,定期監測放流水水質以符合法規標準,各廠區皆檢測放流水之化學需氧量(COD)、懸浮固體(SS)及酸鹼值(pH),依法定期申報與排放。

空污排放管理

氮氧化物(NOx)減排量
536
公斤

中砂訂有《空氣污染防制管理辦法》作為空污排放最高管理準則,並參考環保署《空氣污染防制費收費辦法》條文中規範之空氣污染物,定期監測自身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揮發性有機物(VOCs)、懸浮微粒(PM)、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及有害事業空氣污染物(HAPs)等氣體排放量,以確保空氣污染排放濃度經廠區設備處理後符合法規限值,且各廠區定期保養及更新空污處理設備,期望能將製程空氣污染對於環境衝擊降至最低。2022年空氣污染物總排放量為81,251公斤,其中氮氧化物(NOx)相較2021年減少排放536公斤。

廢棄物管理

廢棄物資源化處理
88.66
%

1.廢棄物盡責管理

中砂積極推動製程改善減少廢棄物產生,以降低有害事業廢棄物及一般事業廢棄物對於環境之負面衝擊與污染,並制定《廢棄物管理辦法》管理廢棄物產生與處置。為使資源有效循環與利用,廢棄物處理優先採用回收及資源化流向,如污泥物理固化為混泥土粒料及塑膠桶粉碎成塑膠粒料等再利用處理方式。

除注重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中砂也十分重視廢棄物的合法清除與處理,各廠區根據《廢棄物清理法》規定,依據廢棄物危害性遴選環保署認定合格廢棄物清運廠商,每年依照廢棄物廠商稽核計畫執行實地稽核,確保廠商作業環境安全,並且合法與妥善處置各類廢棄物。2022年本公司規劃針對廢棄物清除及處理廠商稽核23場次,亦因應鶯歌廠新合作廠商之評估案,2022年實際執行達26場次,達成率為113%,嚴格把關廢棄物清除與最終處理作業要求。

廢棄物清除與處理廠商稽核流程

廢棄物清除與處理廠商稽核流程1 廢棄物清除與處理廠商稽核流程2
廠商稽核(廠次) 鶯歌 樹林 新竹 竹北 竹科 合計
應稽核 4 3 6 4 6 23
實際稽核 7 3 6 4 6 26
完成率 175% 100% 100% 100% 100% 113%

2.廢棄物產生與處置

2022年中砂五廠產生廢棄物合計為1,675.56公噸,其中以一般事業廢棄物為主,有害事業廢棄物僅占比1.28%。為極大化資源使用效益與降低污染,中砂承諾以每年廢棄物資源化比例增加1%為目標,2022年採再利用之資源化處理流向之數量達1,485.55公噸,占廢棄物總量88.66%。近三年廢棄物資源化數量皆達80%以上,未來持續以減少廢棄物數量及提高資源化比率為長期目標。

註:中砂對於廢棄物資源化之定義為以再利用作為最終處置。

循環經濟

2022年樹脂砂輪累計再利用量
10.01
公噸

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願景,並成為研磨解決方案的綠色智造與服務中心,產品製程減碳成為本公司推動淨零與綠色智造之重要環節。中砂已透過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及產品碳足跡盤查,初步鑑別出碳排熱點,並依此規劃淨零願景及減碳目標。考量轉型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為達成淨零之關鍵步驟,中砂近年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專案,砂輪事業部每年回收大量樹脂砂輪,並透過再生砂輪產品達成減少與回收製程廢棄物之目標,藉此將資源效益極大化,進一步發揮減碳成效。本公司之廢樹脂砂輪回收技術曾於2018年榮獲環保署「廢棄資源循環經濟評鑑績優二星級」,2021年更受邀發表實績於「資源循環績優案例成果手冊」,並受經濟部核可提升再生磨料之再利用期程為48日,顯示再生砂輪循環經濟之佳績與成果受到認可。中砂每年持續研究與突破再生砂輪技術,將廢棄樹脂砂輪回收篩選出再生磨料循環於製程,並提供合約客戶廢砂輪回收再製服務,讓資源延續以達成零廢棄物終極目標。2022年共回收六批廢樹脂砂輪,累計再利用量達10.01噸,且廢樹脂砂輪磨料回收率因性質而異,平均再生磨料回收率為20.36%,最高可達30%。為持續提升再生磨料回收率,中砂已完成其餘粒徑投入生產品質測試,預期將再生磨料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中砂更進一步發揮創意與巧思,賦予集塵灰新生命,將其回收再製造為養殖球、擴香磚、除臭保鮮球甚至是文創產品。中砂將持續實踐循環經濟精神,除不斷提升產品與廢棄物之回收與再利用率,也放眼未來創造更多循環經濟商機。